|
 |
刮筋板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四川中藥志》
【拼音名】Guā Jīn Bǎn
【別名】刮金械,走馬胎(《天寶本草》),云南土沉香(《中國(guó)樹(shù)木分類學(xué)》)。
【來(lái)源】為大戟科植物草沉香的幼嫩全株。9~10月采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常綠小喬木,高30~60厘米。樹(shù)皮平滑,有多數(shù)皮孔,皮層內(nèi)含乳液,切傷后即流出。單葉互生,半革質(zhì);葉片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(zhǎng)6~9厘米,先端漸尖,邊緣有細(xì)微銳齒,基部楔形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,中脈及側(cè)脈均為紫紅色;葉柄長(zhǎng)4~6毫米,紫紅色。花黃綠色,單性,雌雄同株;花序?yàn)橹绷⒌乃霠罨ㄐ,雄花在上,雌花在下:雄?0朵龍右,基部有腺體2個(gè),苞片1,花萼3,雄蕊3,花絲直立,花藥黃色;每一苞片內(nèi)有雌花1~3朵;雌花基部?jī)蓚?cè)各有腺體1個(gè),花萼3,雌蕊1,子房圓球形,3室,花柱3裂,紫紅色。分果圓球形而稍扁,直徑約1厘米,成熟后紫紅色,分裂為3個(gè)小干果,每一小果有種子1粒;ㄆ5月。果期7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多為栽培,亦有野生于大山竹叢之間者。分布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性微溫,味苦辣,無(wú)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行氣,破血,消積。治癥瘕,積聚,臌脹,食積,黃疸,吐血。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吐血,去風(fēng)寒痰,消腫,格食癥。 ②《天寶本草》:消氣滯血凝。治五積,臌脹,飲食諸疾。 ③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破血散瘀。治小兒食積,疳氣。殺蟲(chóng),療瘋狗咬傷。 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散包塊,除寒濕,開(kāi)胃健脾。治黃疸。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2~4錢(qián)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